新加坡中央医院与国立癌症中心腹膜肿瘤与罕见肉瘤科顾问王进安助理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若能抑制病患腹腔内腹水中一种名为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因子-1(PAI-1)的关键蛋白质,有望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
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研究员发现可能治疗腹膜癌的新方式。若把癌细胞和肿瘤所在的表面分别视为“种子”和“土壤”,新疗法聚焦在助长肿瘤生长的“水”,通过抑制腹水中一种特定蛋白质来遏制癌细胞增殖,希望提升腹膜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2019年底,杨惠卿(67岁,教堂唱诗班指挥)和孙子玩耍时,突然感到下腹右边一阵剧痛。她原以为是暂时性的肌肉疼痛,但疼痛持续一周,随后还发烧,吃退烧药仍不退。
全科医生确认杨惠卿没有患上骨痛热症,建议她到医院急诊室。住院两周后,杨惠卿在2019年12月被诊断患上第四期盲肠癌,部分癌细胞已扩散到腹膜。
杨惠卿说:“我和孩子们当时非常震惊。我从未听过盲肠癌,甚至在确诊前没有感觉身体有任何不适,怎么就发展到第四期罕见癌症了?”
每年约千名腹膜癌病患
仅5%至10%可治愈
非常幸运的是,杨惠卿可接受手术消灭癌肿瘤,术后也无须辅助性化疗。她在隔年2月完成约10小时的手术,住院17天,如今康复良好,只须定期复诊。
腹膜是衬于腹腔和盆腔表面的一层薄膜,覆盖绝大部分腹部器官,而腹膜癌可能源自腹膜本身,或因其他器官的原发性癌症扩散而导致。其中,胃、大肠和卵巢癌引发腹膜肿瘤的概率尤其高,约六七成的卵巢癌病患也会出现腹膜癌。
国立癌症中心每年约1000名腹膜癌病患,当中仅5%到10%病患如杨惠卿,有可能通过细胞减灭术(CRS)和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愈;约三成病患可进行全身性化疗,但抗癌药物较难渗入腹腔对抗癌细胞,以致疗效低,而其余约六七成只能接受慈怀疗护来应付症状,意即无法治愈。
新加坡中央医院与国立癌症中心腹膜肿瘤与罕见肉瘤科顾问王进安助理教授解释:“腹膜癌病患的治疗效果低,主要是因为公众包括医疗人员,对腹膜癌可治疗的意识仍不足够,疗法也属初级。”
由王进安带领的研究团队以两三年的时间针对156名处在不同阶段的腹膜癌病患的生物样本进行分析,发现病患腹腔内所累积的腹水中,有一种名为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因子-1(PAI-1)的关键蛋白质。
若能抑制这个关键蛋白质,就能遏制癌细胞增殖,有望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在研究团队发现PAI-1之前,尚未有人发现PAI-1与腹腔内癌的生长有关。
下来五年,团队希望能研发治疗方法和药物,并且对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其设想的疗法包括把药物直接注入与身体其他部位分离且封闭的腹腔中,以直接抑制腹水中的PAI-1,从而获得最佳疗效。
王进安助理教授:
目标是让病患寿命延长两倍
王进安解释,腹膜癌病患一般上应该能接受这项疗法,包括末期癌症病患,也可通过这类方式缓解症状,改善病情。“我们的目标是把病患寿命延长两倍,尤其针对患有侵略性非常高的癌症病患。”
王进安也强调,研究不只发现针对腹膜癌的新疗法,这种针对“水”的疗法概念,旨在找出是什么促进不同癌细胞增殖,也可改变其他癌症未来的治疗方式。
研究结果已在本月发表在“Cell Reports Medicine”,研究团队正与多家政府机构和医药公司合作开发新治疗方案与药物。
腹膜癌病患的治疗效果低,主要是因为公众包括医疗人员,对腹膜癌可治疗的意识仍不足够,疗法也属初级。
——中央医院与国立癌症中心腹膜肿瘤与罕见肉瘤科顾问王进安
Tags:
;
;
;
;
News Article;
;
National Cancer Centre Singapore;
;
Lianhe Zaobao;
;
;
;
;
Patient 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