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仅四个月便被诊断出罕见脑瘤,女童吕欣娜在一岁时先接受手术和化疗,又进行了33天的质子治疗,是本地接受质子治疗其中一名年龄最小病患。经过跨机构医疗团队悉心治疗,如今两岁的她已进入癌症缓解阶段,正在努力复健。
吕欣娜四个月大时因肢体无力和左眼歪斜,到竹脚妇幼医院检查,确诊患上罕见的室管膜瘤(Ependymoma)。肿瘤长在脑干附近,约有6.7厘米,相当于一颗李子的大小,压迫重要神经,经活检证实为恶性。
考虑到小欣娜年纪尚幼且病情复杂,跨机构的医疗团队联合制定治疗方案,目标是在控制癌症的同时,也保障她未来的生活质量。
国立脑神经医学院副总裁(临床服务)兼脑神经外科高级顾问医生刘其禹临床副教授说,吕欣娜的肿瘤面积大,缠绕底颅神经、压迫脑干与小脑。手术目标是减轻脑干与小脑压迫,并控制失血。“我们成功切除60%主肿瘤,包括靠近神经的部分,但为了避免脑干中风,只能保留缠绕重要供血血管的残余部位。”
吕欣娜切除了约六成肿瘤,随后展开八个疗程的化疗,以缩小肿瘤。为了防止残余肿瘤复发,吕欣娜必须接受放射治疗。但由于当时仅一岁,医疗团队权衡风险后,建议使用质子治疗。她在去年7月至9月,在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的吴清亮质子治疗中心接受33次质子治疗。
国立癌症中心放射治疗科顾问蔡婉莹临床助理教授说,幼儿发育组织对放射极为敏感,晚期副作用可能数月甚至数年后才显现。吕欣娜确诊时仍为婴儿,因此推荐采用质子束治疗,以降低发育中大脑的辐射暴露与晚期副作用风险,并确保最佳治疗效果。
前后经历一年的治疗,小欣娜目前处于癌症缓解阶段。
如今小欣娜是个活泼的两岁女孩,喜欢与同龄小朋友玩耍。她须要定期复查,并在语言、听力、物理及职业治疗师的帮助下,继续发育成长。
竹脚妇幼医院血液病与肿瘤科顾问张怡信医生指出,院方每年平均接获一两起室管膜瘤病例,病患多为年幼儿童。虽然吕欣娜的癌症目前已受控制,但发育明显比同龄人迟缓,而未来癌症复发的风险仍超过五成。
吕欣娜的妈妈刘月梅(40岁,家庭主妇)感慨,女儿那么小,却能一关关熬过来。“刚开始我不敢去面对,如今看着她一点点成长,真的很幸福。前几天,她还第一次开口叫我妈妈。”
刘月梅和丈夫(43岁,金融业)育有三个子女,吕欣娜排行老二,是唯一的女儿。她确诊时并没有医疗保险,好在可以通过保健储蓄与终身健保计划,支付约5万3000元的质子治疗费用,没有自掏腰包的负担。
吴清亮质子治疗中心启用至今 为逾500名患者提供治疗
吴清亮质子治疗中心是本地目前唯一的公共质子治疗设施,2023年6月启用至今,为超过500名患者提供治疗,包括37名介于一岁至18岁的年轻病患。
相比传统放疗,质子治疗能更精准地杀死癌细胞,避免影响周边健康组织和器官,从而降低治疗副作用。
Stay Healthy With
© 2025 SingHealth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